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城市    201X-XX-XX    星期X    ---     今日温度:-----    风力:-----    风向:-----

灵想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回复: 1

林曦全国巡展《曦游记》访谈 了解林曦身后更多故事

[复制链接]

527

主题

551

帖子

23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34
发表于 昨天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曾祺老先生说:生活,是很好玩的。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当如草木那样生长有一份对光阴的钟情与执着行旅、美食、写作、画画……明明是普通的日常,却乐在其中,如同参观的林曦老师个展在水墨世界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曦游记》林曦水墨画展于2024年11月16日至2025年1月6日在成都复星艺术中心盛大开展。这是水墨艺术家林曦回到川渝故乡的第一次大型个展,筹备近一年,展出近三百幅作品,展厅一共有3层,1-3楼分别分为三个主题:天真精进温柔「天真」以孩童、熊猫为主题充满着烂漫与童趣。「精进」上百幅经典水墨作品体现出林曦老师精湛的艺术功底,手上功夫显真章,很好诠释了【非岁月不可】「温柔」简简单单的单纯、温柔的感触和一些生活中的可可爱爱透过作品,我看到了创作者身上宝贵的真诚……

  这是一次艺术与生活的邂逅,艺术家林曦的智慧与才情在这里熠熠生辉一幅幅画卷诉说着平常的故事一纸一墨,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瑰宝这里的每一幅画,每一首诗都充满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不懈的追求

  对于此次展览,也对林曦老师做了一次访谈,关于这次展览,关于她的画,关于她爱的水墨形式。与你一起来看!

  问:是怎么想到给自己的这次全国巡展起名为《曦游记》的呢?

  林曦:一直以来,总有许多的展览邀请,后来想着做一个巡展,这样每年可以去一两个有意思的地方,与大家见面。关于巡展的名字,一开始想的比较严肃,后来突然想到,这不就是“曦游记”吗?曦是林曦的曦,游是游览,然后记录这一路的见闻。我们的人生也像一次游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心得、有感想,那么艺术可能是记录它们最好的载体和形式。我希望这个展览,能与当地的人、文化和风景产生互动,所以这次的成都展,也特意挑选了与熊猫有关的主题。我也希望未来,《曦游记》能够去到更多的地方游玩。

  问:这次巡展,除了以往的作品之外,是不是还有不少新的创作?

  林曦:会有一些新的作品,比如这张以“梦蝶”为主题的画,我酝酿了很长时间。

  

  《梦蝶》林曦水墨作品

  一直以来,我都想画一张跟古琴有关的画。早早地,我找到《庄周梦蝶》这首琴曲,试验不同的书体,再选择合适的那种将它写下。琴谱部分的创作画中的每一只蝴蝶,蝴蝶上的每一条纹路,也是结合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认真思考了良久。比如看到金合欢,我就会想,画下一只蝴蝶的时候,或许也可以用红叶和金合欢这组颜色,比较鲜亮。

  每一只蝴蝶,都有各自的颜色和纹路关于画的布局,最初想只画蝴蝶便好了,纸上都是蝴蝶,后来还是想要一个具象的小童子。在之前暄桐教室的专题课《南村十景图》的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看《拂镜亭》那张画,画面上主人在与朋友聊天,童子抱着琴站在旁边等,大家开玩笑说,童子到底要站多久?于是灵感忽然就来了,这个童子可以画到我的《梦蝶》里,他站不住了,要打盹儿,梦中有蝴蝶飞来。

  问:画了这么多年,对你来说画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林曦:确实,画画快三十年了,对我来说它就像吃饭喝水,是很平常的事。坐在画室里,拿起笔,就有一种源头被接通的感觉,画面会自己长出来,我很珍惜这个感觉。尽管平时上课,表达很多,但我的性格其实是偏I(向内)人的。画画时,不需要说话,安安静静,一笔一笔,让感受和想法,经由画面与大家见面,那是另外一种碰撞和共鸣。巡展也是这样,大家平日里听我讲课,看我的书,但在我的画里,有些更细腻的感受,超越语言的表达,我想,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见面。

  问:这次展览的主题,为什么分为:天真,精进与温柔三部分呢?

  林曦:它们是我的作品,或者说我自己,最想传达的三个不同面向的精神。首先,是“天真”。为什么我那么爱画小朋友?小朋友真的是人类的老师,他是无言的疗愈,我们无需做什么,只是看着小朋友,就能感受到那种最纯真最清澈的爱。我们也要,学着把外界的重担卸下,像孩子那样,去单纯地看世界,去生活,会重新感受到那种天真。最重要的是,学会去玩耍。

  然后,是“精进”。我平时在教学中,也常常讲“精进”,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勉。精进就是持续地在时间里长进,去试、去做、去亲历成败苦乐、去感受,充分地发展自我,体验这难得一次的人生,它是我的方法论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是“温柔”。水墨是一个很奇妙的材料。我们看到的水墨画常常是古意的,也很少用来描绘当下的生活。它和现下真切的生活接触时,比如画工业制品,可能没那么擅长,但像小石头、水果、花朵、树叶,这些很细腻的东西,就很适合用水墨来表现。艺术作品是指向心灵的,你是怎样的人,就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

  所以天真、温柔、精进这三个方向,有点像我的人生主题。我想天真得像小朋友,我希望自己不断精进,我希望温柔地对待世界,世界也温柔地对待我。

  问:你从12岁就开始做个人展览,你觉得展览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怎样一种存在?

  林曦:得知你们要来工作室拍摄,今天上午我就在买花、整理,这种待客的感觉和展览很像。我觉得,展览最大的意义,就是作品从一个私人的空间,去到公共的空间,与熟悉的、不熟悉的,或者是陌生人见面,因为这也提供给作者一个在公共空间审视自己作品,重新用不同角度观察自己作品的机会。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有仪式感的聚会,大家好好打扮,举杯欢谈。

  这次展览从年初开始筹备,一直到11月,听上去时间很长,其实蛮紧张的。大到展览主题的设定,小到画的边框选择,近300幅的作品,从主题到装裱、运输,是一个蛮大的工程,像我的一组小朋友的作品,每个画框的颜色都是细致挑选过的。希望《曦游记》,不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能顺利到各地,去收集新的人生与艺术经验。

  问:大众对艺术家常常有很多“误解”,觉得创作都是信手拈来。但从你做的事上看,桩桩件件都是实打实的功夫。

  林曦:我给自己的定义是“手艺人”,我的自信也长在手上。如果说口头表达,有时候也许会词不达意,但是手上的画画或写字,我会非常准确地表达自己。手艺这件事跟其他技艺一样,需要时间磨练,就像我们常常说的那些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前阵子,一个朋友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作品打印机”,他觉得我挺高产,我说你只看到了我打印的那一面,没有看到我默默用功的那面。比如我桌上总是摆有很多画册,因为平日里上课或者分享,常常在输出,所以也要给自己吸收营养,这些都是大家看不到的地方。

  问:作为艺术家同时还要兼顾当老师和品牌主理人,你是如何平衡的?

  林曦:当教艺术的老师和当艺术家,是一个矛盾又彼此助力的关系。当老师需要耐心,从这个角度讲和创作作品很像,只是老师的作品是同学,有时看到同学写出很棒的作业,会:哇!真好。

  而当艺术家,更多是关注自己的这颗心,就像我以前说过,如果没有教室,我可能365天都在画室,和自己相对。当然,独处对我非常重要,安安静静地写字、画画,泡杯茶、看花、发呆,对我都是很重要的滋养,但如果长时间沉溺在这样的安静里面,可能又会缺乏对世界鲜活的、热闹的认识。热闹处和寂寞处我觉得都要有,我很幸运,这两个身份平衡了彼此。我很感激暄桐教室的存在,让我有一半的时间做老师,把我在艺术方面的思考教给大家,不论实践还是美术史论。而由于我们的同学大多是零基础爱好者,就像小宝宝,有很多新鲜可爱的问题,带着这些碰撞与感受,我再画画的时候,也有很多新鲜的角度。

  当然,这样的关系也有挑战。教学这件事确实很花时间,可能多看一会儿同学的作业,一天就过去了,这样我自己创作的时间就比较紧迫。但也正因为这种紧迫,我会更加珍惜。未来对于我来说,依然是平衡好这两个角色,让热闹成为独处时候的养分,让独处时的积累,变成热闹时,大家共享的愉悦。

  问:从小受艺术熏陶,你从“美”当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林曦:随着年纪渐长,我越发觉得美育重要了,也发现审美的确是非岁月不可,慢慢积累的事。我觉得美不是教科书上的范本,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兴致。比如因为看重美,生活中那些点滴的小事,也会兴致勃勃地去做。就像我们打扮漂亮,不是为了悦人,而是让自己开心。同样的,如果美育是一种向外求的,追求优越感的东西,可能会变得比较表面,失去了最重要的价值,我们就不能全身心地感受,也无法在美中滋养自己。《说文解字》中说,“美者,甘也”,美是甘甜的味道。其实,无论吃美了,玩美了,只要心灵体会到了那种愉悦感,你追随这样的感受,人生就会被指引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记得小时候有次去听交响音乐会,台下好多专家,演出结束后,他们从各种的专业角度进行品评。我当时就十几岁,听到某段音乐时,感觉一个巨浪扑了过来,很感动,止不住流眼泪。我的一个指挥家朋友说:这场音乐会带给你的触动,并不比专家们所得的要少。抛开技术分析,你切切实实地被音乐所打动,这就够了。同样的,我觉得我们不用谈水墨的当代性、传统性,或者很多专业领域的问题。只是看一张画,喜欢就多看会儿,不喜欢就跳开,看到触动的就多想想,用一种很天然的本能去欣赏,已然是收获。

  问:画画这些年,在创作上变与不变的是什么呢?

  林曦:我画画也有三十多年了,觉得对于水墨,还有很多未挖掘到的宝贝。当然,画得越久,技术上的障碍越少,但画得越久,你也发现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大。我自己的专业是偏当代的水墨,但我也喜欢传统的水墨,包括我教学的时候,也带同学画更多传统的作品。我们当下跟传统之间是一个枝叶和树根的关系,花朵的营养来自于根系。表达的对象可以很当下,但是技术的长进,还是应该去跟古人多对话。

  通常,我们接触现代艺术的时候,更多是同时代的横向比较系统。而水墨很幸运,不仅有横向的,还有纵向系统,也就是历史上跟古人的交流。就像黄公望说他一直都是赵孟頫“松雪斋”里的一个小学生,我觉得我也是古人书斋里面的小学生,画得越久,越觉得我们水墨的传统宝贵。

  就像我们现在常常会说的“留白”,这也是源于中国画的。而且,中国画里留出的白处,从来不是空无,而是想象力与可能性。所以看一张画、画一张画,不只是那些“有”的部分,那些空白处,包括古人的题跋与印章,同样重要。它们在一张画里,是一个具足的世界。我自己在画一张画的时候,也觉得是在构建一个世界,能享受创造力带来的快乐,这是特别开心幸运的。

  问:你成名很早,到现在人生40+,对于生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林曦:我小时候想的40岁,是可以戴比较贵的首饰,拿比较贵的包包,就是有一种“镇得住场子”的气场。但事实上好像并没有,或者我比较晚熟,等到50岁,才能有那样的气场。但的确,每过一个10年,人生的感触,或者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就会不一样。我很开心来到了40+这个年纪,很开心,很自在。你可能会更清楚人生里面,要什么、不要什么,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就像我画的《放青松》,一盆落定,放轻松,一切都好。

  问:对于知音或同好,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林曦:享受写字画画的时光,享受跟自己相处的时光。从零开始学一门技艺,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很多同学从零开始写字,画画,到那张作品落定在眼前,那种跨越了千山万水的踏实和自豪,我觉得是可以给人生最好的礼物。

  从零开始,写出画出这样的作品,本身已很动人。一起游戏起来,这件事情既难又容易。难在需要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去体验,去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容易在于它本身蕴藏着无与伦比的趣味,它会指引我们一直往前走,仿佛为我们的人生打开一扇新窗,让光照进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由美带来的新鲜体验。

  问:作为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用作品和观众交流,很期待你接下来的巡展。

  林曦:《曦游记》这个展览,就像是我给这个世界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我相信,世界也会回赠我很多宝贵的东西。接下来的每一站,我都很期待以画,以我擅长和喜欢的媒介,去和大家见面。大家看完展览后可能会有感触或共鸣,这而些共鸣会变成我继续画画,继续前行的触动与灵感。就像我画的那张《种果得果图》,我们想要收获果实,先播种下去,积极地行动,或许我们无法强求在什么时间收获,但耐心地等待,果子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落定在手上。所以,等待机缘成熟,每一刻都全心全意,郑重相对,这便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件作品。
楼主热帖

0

主题

12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昨天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吃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保护动物,关爱地球!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9 18:23 , Processed in 0.23950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